Menu
孩好書屋
  •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部落格
  •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部落格

留住一條安全的社區生活小路

6/20/2017

0 評論

 
一個看似日常卻不尋常的午後,我們的大樓主委帶著略為焦急的語氣到書店表示:「待會可以跟我們一起到旁邊小路一下嗎?縣府要帶人來進行廢道會勘,可是那條路是從日治時代就存在,附近鄰居日常生活中常走的路,希望大家一起來聯署不要封路。」,跟著主委走出店門一看,原來,她說的是我們自從書店2月中開業以來,遛小孩必經、緊鄰著書店圍牆外的那條小小道路。
圖片
圖片
​沿著小路走過三戶人家,兩側用鐵柵欄圈住的區域,便是門諾醫院所屬土地,五年前已有申請建照、封路的打算,住戶當時即發出反對聲浪,還曾到門諾醫院協商,表達不希望封路的意願。五年後,里長卻在沒收到書面公文通知的情況下,突然接到縣府要會同相關代表到現場進行廢道申請會勘的電話,方才緊急通知鄰長召集周邊住戶到場,表達「居民不同意廢除巷道,並日後請書面通知居民。」的訴求。
圖片
圖片
依花蓮縣建築管理自治條例第4條規定,且依行政法院76年6月判字第1077號判例釋示:「巷路必須供公眾通行二十年以上,始構成公眾通行道路,又所謂「公眾」通行乃指供二戶以上通行之謂;故私有地若為公眾通行之必要,無償提供或未阻止他人通行達二十年者,即可由主管機關認定登記為既成道路。」,這條小路的確如同主委所說,是自日治時期便存在的既定道路。
 
按法規來說,儘管目前這條小路所有權雖歸門諾醫院所有,可是小路前有三戶人家、自日治時期到現在都有居民持續使用,具既定道路的事實,又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四○○號解釋文指出「既成道路符合一定要件而成立公用地役關係者,所有權人對土地既已無從自由使用收益」。按照程序,應是門諾醫院向市府提出的建案申請規畫中有廢路需求,才會需要進行這次的廢路會勘,而據主委向門諾醫院會勘代表請教後得知,建案規畫是要興建門諾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為了方便進行總體規畫、讓土地發揮最大效益,方提出廢路需求。
 
小路接連著的鄰近巷弄窄小,雖有兩個出口,但因缺乏停車空間,單側停車後僅存一輛車可通行的空間,無法進行雙向會車,不少居民為了預留安全逃生道路空間,會將車子停在民權五街上再從小路散步回家,當然,也有鄰居跟我們一樣愛上小路無車、安全的特性,選它作為遛小孩、散步的路線之一。
圖片
圖片
圖片
其實居民並非反對門諾醫院蓋健康管理中心,但緊貼著門諾空地、每天走這條小路進出的住戶在諮詢建築師「既成巷道維持,救災沒問題。改道,須維持救災且可救災車輛可通行之寬度與動線。廢除,將有公共安全問題。」意見後,提出最深切地疑慮:「這條從日治時代就有的既成巷道被廢除後,原有住戶的消防安全、緊急逃生路線將因此少了一條,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由誰負責?」.
圖片
圖片
此外,也有居民對廢路行政程序提出疑問,表示:「想了解縣府會勘目的?下一步為何?廢除巷道應具備哪些要件?程序為何?對當地住鄰影響作何善意配套作為?影響住鄰有哪些戶?意見為何?如何聯繫與反應?」,也因為居民們普遍對門諾建案規畫的不了解,憂心:「倘若真的蓋了健康管理中心,出入的陌生人會變多、車輛也會變多,讓原有居住環境變的複雜,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主委更積極建議門諾醫院將小路兩側的兩大塊空地規劃成員工宿舍,相信打開窗戶就能看到海、寧靜、舒適的居住條件,更能吸引優秀的醫護人員加入門諾醫院的行列、造福鄰近廣大的鄉親朋友們。
 
回到我們這樣一個剛搬來、開業剛滿四個月的小書店來說,透過這次參與廢路會勘,與附近鄰居們有更多的互動,也相當能認同其中一位鄰居說的:「像我們這樣知道附近的人長什麼樣子,做些什麼,住起來才有安全感。」,這段話,正如當初我們選擇在這樣一個住宅區的巷道裡開書店的原因一樣,只是希望能在一個能安心陪伴孩子成長的地方,一邊工作、一邊生活。
 
我們同時相信,紮根在東部超過半個世紀的門諾醫院,無論最後會如何規劃這塊土地,都會站在一個「以全人的需要,持續服務東部民眾。」的精神,兼顧醫院擴建需求、社區民眾心聲,共同留住一條能帶給人們安全感、生活感的靜美小路。
圖片
0 評論

行走中的看見-消失的琉球部落與琉球松

4/3/2017

0 評論

 
圖片
時間:4/16、5/21、6/18 (日)下午3:00~5:00
集合地點:孩好書屋
地址:花蓮市民權路37-1號
陪走員:賴威任(孩好書屋長工、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理事)
人數:1人成
行。
(週間其他時間4人成行,請先填表,並於出發前1週粉絲頁私訊或電話預約0910951113)
費用:400元(含講師費、保險)


相傳在100多年前,琉球人被暴風吹打上岸,在現今亞士都飯店靠近海邊的地方築起臨時小屋,期待來年東北季風停歇時,再順著黑潮北返琉球,部分琉球人則沒有離開,自此定居了下來,蓋了12棟共24間的琉球厝,而這個地方,就被稱為「琉球部落」,也就是後來花蓮港舊稱「鳥踏石仔」漁村的前身,那兒曾有許多鳥兒踏過的礁石,更是移民聚集的所在。後來,花蓮港歷經四次的擴港工程,1979年將包括「鳥踏石仔」等港內岸邊劃為禁區,1980年將白燈塔炸毀,1988年下達拆除「鳥踏石仔」最後通諜,1989年「鳥踏石仔」成為歷史地名,這一連串的拆村行動,對當地文化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對地景、地貌又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另一方面,在花蓮美崙存在超過150年,由花蓮縣政府列管、編號288的琉球松,因位處私人土地上,自2015年起歷經被潑琉酸、環狀剝皮,最終被花蓮縣政府於今年2月宣告死亡而解除老樹列管,隨即被地主在解除列管的兩天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老樹支解並連根拔除。一棵老樹的死亡,又將對我們的生活與環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無論是琉球部落或琉球松,土地及老樹的公共與私有究竟要由誰來決定?

這段歷史,不應該被人們遺忘,請跟孩好書屋長工威任一起行走其間,看見消失的琉球部落與琉球松,領略自然人文在時空中的變換與顯影。
 
​路線:
孩好書屋→南濱公園→北濱公園→消失的鳥踏石漁村→江口紀念碑→消失的288琉球松

​

0 評論

    孩好書屋

    一間陪伴孩子成長,給孩子更好成長環境的書店。

    孩好書屋粉絲頁

    類別

    全部
    Book
    主題書展
    主題書展
    主題講座
    作家講座
    共享空間
    共學團
    回饋
    在斷層上閱讀 療癒花蓮
    在斷層上閱讀-療癒花蓮
    姐跟妳/你聊的不只是性別
    婦幼人權
    尪仔冊換閲
    工作坊
    戲劇
    東南亞書店聯盟
    活動
    紀錄片
    紀錄片
    行走中的看見
    課程
    課程
    論壇
    讀書會
    讀書會
    野孩好市集
    野望
    開店筆記
    開店筆記
    閱讀book思議2018世界閱讀日
    閱讀‧行動
    音樂

    RSS 訂閱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