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eggy
最近開始有朋友相揪組讀書會,第一期的主題是「社區營造與地方經濟振興」本來正經八百、有一搭沒一搭的討論要讀的書目,群組中突然有人丟一句話說:「可以讀一些不正經的嗎?」,然後大家就好像突然被灌進有趴數的飲料一樣High了起來,像要開香檳狂噴彼此一樣地一本接一本的丟出書目,我丟的其中一本就是由台南正興街「彩虹來了」店主高耀威寫的這本《不正常人生超展開:正興街櫃男的理想生活指南》,不為什麼,光看書名就知道有多不正經了吧!那為什麼還要看?跟我們讀書會的主題有什麼關係? 他說:「太規矩的人生是活不下去的!」,當初選定台南正興街的店址是由散步開始,開店不專心賣衣服還到處串門子,串到跟街坊鄰居一起組成「正興幫」,舉辦用紙箱就搞定大多數布置的「小屋唱遊」、「無用生活節」、「荒地演唱會」、「滑辦公椅大賽」等大大小小活動,還促成阿嬤組成街頭女子團體「正興三姝」、「台南F4」接拍台南市政府形象廣告,創辦全世界視野最窄的《正興聞》,讓原本人人眼中老化凋零的街區,成為老少都活力十足的所在。 最重要的是,因為上述種種而成網紅,還能斷絕活化街區後飛黃騰達的機會,推掉擴店、拓展品牌的種種邀約,主張「全宇宙只有一間店」的在地性,專注經營「彩虹來了」,回歸「工作的目的是生活」,維持顧店、陪伴家人之餘還能到處串門子、旅行的生活品質與自主性。 有趣的是,這本書的建議分類是心理勵志、自我成長,而非社區營造或經營管理,我想或許是因為看完就會覺得這個人也太勵志了吧!怎麼都報喜不報憂,既非社區工作者也不以商業成功人士自居,好像總在引發善的漣漪,少有評論或發酸語,這才猛然發現這或許就是這個人最不正常的地方啊~ 我個人是不相信怎麼有人可以這麼正向思考,本想邀他到書店辦新書發表會驗證一下,但寫寫字已經邀囉~有興趣的朋友記得去報名,巴特,別忘了要來跟孩好買書喔~(很敢講XD)~ #買書訂書請留言加一或私訊謝謝 #關於讀書會的內容改天再說 #感謝壯壯阿嬤來陪老闆玩 #報名講座請找寫寫字 https://goo.gl/forms/pUNmt3GmMsyYO6nx2
0 評論
文/ 賴威任 上星期(8月12日),惜根台灣協會的子凌姊陪同環保署詹副署長應「回藍‧海是生活節」來花蓮辦講座,「孩好書屋」當時在慈天宮廟埕擺起行動書屋,子凌姊逛了逛買了本書支持「孩好書屋」,而她挑選的書是《血淚漁場:跨國直擊台灣遠洋漁業真相》,是「孩好書屋」開店半年來的銷售排行榜首位,顯示大家對漁業現況及漁工人權是非常關心的。
就先從一起國際知名的漁工事件開始説起,2016年的普立茲新聞獎項中,獲得「公共服務獎」的是2014美聯社記者追蹤廉價小蝦捕撈、加工過程,包船前往魚貨來源、距離印尼首都雅加達超過三千公里的班吉那島(Benjina),實地訪問被囚鐵籠中的漁工,並走訪無良雇主以假名埋葬被虐致死漁工的百人塚,過程中保安差點撞沉兩人僱用的小船,花了整整一年時間、冒著生命危險寫出來的7篇長篇調查和兩則視訊的報導,揭開了泰國漁業存在了幾十年的罪惡行徑,詳述雇主在緬甸、柬埔寨、寮國、泰國等地如何誘騙年輕人上船,到上銬、毆打、強迫勞動等細節,記者使用衛星技術追蹤產出的魚貨,發現加工廠位於泰國,再調查加工品船運紀錄,找出最終目的地美國,印尼當局獲報後隨即發動搜索逮捕,最後解救了2000多名被囚禁、被虐待奴役了幾年乃至幾十年的非法移民,其中一名不幸被囚廿二年。因此當我們吃的某一條魚、某一隻蝦,都可能沾染著這個故事的主角們的血與淚:「當人們吃這些海鮮,應該想想我們,以及海底堆積如山的人骨」,當時此篇報導引起世人相當大的震憾及省思。 而在台灣,網路媒體《 報導者 The Reporter》於今年4月所出版的《血淚漁場:跨國直擊台灣遠洋漁業真相》,書中是從2015年8月一宗印尼漁工Supriyanto在台灣遠洋漁船福賜群號的死亡展開調查,從境外聘僱、勞資剝削關係與仲介制度的不平等契約,揭露台灣遠洋漁業不為人知的黑暗面。 台灣在遠洋漁業的實力是全世界有目共睹,2015年台灣總漁獲量約130萬噸,世界排名約25名,其中遠洋漁業約825,024噸,占63.5%。主要漁獲為阿根廷魷、正鰹、秋刀魚、黃鰭鮪、大目鮪、長鰭鮪。遠洋漁業年產值近年都超過400多億元,鮪延繩釣、秋刀魚、魷魚等更是多年都位列全球產量前三名,這些傲人成績的背後,來自各國協助發展漁業的外籍漁工則是功不可沒。 相較於外籍漁工對於台灣漁業發展的貢獻,對於外籍漁工的非人道待遇,台灣船東素行不良早被外界所詬病,就在8月14日有多個勞工團體赴漁業署前抗議,同時提出包括廢除境外聘僱漁工並全面適用勞基法、漁工相關的基本權益法制化、漁業署應說明遠洋漁業條例實施後的執行成果與落實情況等三點訴求。其中現行外籍漁工被分為「境內聘僱漁工」與「境外聘僱漁工」,兩者的差別是「境外聘僱漁工」是依《漁業法》第五十四條第五款規定,訂定《漁船船主在國外僱用外籍船員作業應行遵守及注意事項》相關規定,因此主管機關則為農委會漁業署,而「境內聘僱漁工」適用《勞基法》,主管機關為勞動部,勞動條件相對較佳,但同為漁工卻有兩套標準,因此勞工團體要求廢除「境外聘僱漁工」,並全面適用更保障漁工的《勞基法》,以確保我們吃的每一條魚、每一隻蝦,都不會染上漁工們的血與淚。 台灣遠洋漁業有著輝煌的紀錄,擁有全球最多、高達1500艘的遠洋漁船,這麼龐大的捕撈實力,除了人,其實魚也流著血和淚,只是台灣一直都漠視,直到歐盟出手才開始緊張,揭露台灣在海上所謂的IUU(非法Illegal、無報告unreported及不受規範unregulated)之不當漁撈行為。歐盟執委會在2015年10月1日(台灣時間2015年10月2日)正式向台灣非法漁業祭出「黃牌警告」,當時要求台灣政府必須作出改善方案,不然歐盟市場會施以經濟制裁,禁止進口台灣海鮮。在談判過程中,政府確實做了些許努力,像是遠洋漁業三法(「遠洋漁業條例」、「投資經營非我國籍漁船管理條例修正」及「漁業法部分條文修正」)就在今年(106年)1月20日施行,其中罰則部分則參考國際採行「剝奪不法利得」及「具嚇阻性」之精神,按違規態樣及漁船噸級別分別處以100萬元至3,000萬元之高額罰鍰,希望達到嚇阻作用,政府希望透過立法與執行讓歐盟理解政府決心,希望於10月就能從「黃牌警告」除名,就看這段時間所做的努力歐盟是否買單。 政府要做的事其實很多,就像是很多人都不太相信的卸漁聲明,不論遠洋或是沿近海卸漁聲明早期沒有依照規範執行,沒有具體正確的統計數字,遠洋漁業如何讓歐盟將黃牌解除?而沿近海漁業管理又如何落實?以個人所在的花蓮為例,就漁業署公佈的《漁業統計年報》來看,在民國102年以前幾乎都沒有延繩釣的統計資料,直到近幾年才又看到相關資料,如此會讓人誤以為延繩釣是這幾年才存在的漁撈行為,其實延繩釣是已經進行許久的漁法,不知被何種漁具漁法捕捉到的魚,牠們被人類食用的犧牲就沒有價值。 這幾天還有一則新聞也值得大家持續關注,就是去年暫緩施行的海洋委員會組織法及機關設立,行政院跨部會議在8月17日敲定「海洋委員會」和所屬「海洋保育署」再加上現有行政院海巡署,於明年(2018年)4月成立「海洋委員會」。從過去到現在,政府組織編制都將「農林漁牧」放置在農委會,即便明年(2018年)組織改後後農委會升格農業部還是如此,因為農業部組織法第1條即開宗明義,農業部的執掌範圍包括農林漁畜和自然保育的業務,表示政府至今仍未認清「農林牧」和「漁」的本質,海洋漁業的「狩獵」本質,與陸地農林牧業的「栽培」就有很大的不同,而海洋流動無界,跨國界的海洋生物廊道、洄游魚類管理,其涉外性質與農田固定範圍、產量可預測等截然不同,管理方式自然也就不一樣。所以儘管未來農業部會將漁業署改名為「漁業及保育署」,但如果思惟沒有改變,依舊達不到漁業永續的目標。現階段看來雖然只有「海洋委員會」,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政府組織改造能夠成立含括「漁業署」的「海洋部」以集中管理。 台灣長期仰賴低廉漁工投入及大量捕捉的海洋生物,以此得到漁撈大國的榮耀,但同時卻有背負著惡名,或許是該放下榮耀的時候了。如何好好善待支撐台灣漁業發展的外籍漁工,以及從大海取得適量的魚,得到世人所認可的永續漁業才是台灣應該要追求的。 資料來源: <普立茲新聞獎報導:澎湃海鮮大餐背後的血與淚> https://goo.gl/0K4utF <《漁場血淚》揭示的台灣跨國漁業真相:承擔底層勞動的漁工是中國及東南亞工人> https://asean.thenewslens.com/article/68904 <【走入印尼|仲介篇】台印聯手剝削萬名漁工> https://www.twreporter.org/a/far-sea-fishing-indonesia-agen… <【台灣現場|造假篇】濫捕、洗魚、造假──觀察員眼中的真相> https://www.twreporter.org/a/far-sea-fishing-taiwan-truth <行政院新設「海洋委員會」 明年4月在高雄成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rticle/new/20170817/1184692/ <政府組改 請讓「漁」與「農林牧」分家> http://www.appledaily.com.tw/…/artic…/forum/20170817/1184819 <農業部組織架構今拍板 最快明年1月升格>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67432 #漁工也有人權 #永續漁業是妳我的責任 上週進書時,臉友提出對步步出版的《魚市場》適合何年齡小孩閱讀的問題。
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因為覺得繪本有沒有文字、文字有沒有注音,似乎取決於孩子(主要是家長)希不希望透過閱讀繪本認字,加上每個小孩對圖文、故事的感受力、認知能力、興趣不一,實在很難說什麼書適合多大的小孩看,同一本書給不一樣的同齡孩子看,有的覺得有趣、有的三兩下就跑走。 舉上週陪家長參加「自主學習│教育自由行」講座中的兩個小朋友為例。他們年齡都接近5歲左右,原本各自在繪本區玩玩具,後來我問他們要不要聽故事,其中一個馬上自己去書櫃抓出《地面地下:四季昆蟲微觀圖記》、《昆蟲的遠足》、《昆蟲捉迷藏》這幾本跟昆蟲有關的繪本,第一本是很寫實的昆蟲生長紀實繪本、有文字無注音,另外兩本是擬人化的昆蟲遊戲繪本、有文字有注音,但這個孩子兩本都一樣聽的津津有味,邊聽邊指認裡面自己認識的昆蟲(他指認出很多我也不認識的昆蟲),或者跟我討論不認識的昆蟲有哪些,想像昆蟲們在做什麼,觀察牠們在繪本中的變化,甚至另一個原本不想聽故事、在旁邊玩車子的小孩也跑過來指出《昆蟲的遠足》繪本中除了昆蟲外還有青蛙、龍蝦等生物,我想,應該是因為他們覺得有趣才會開始共讀,享受那種繪本共讀時,能夠一起陪伴彼此、觀察、尋找、想像、討論的過程。 嗯~我想閱讀繪本最重要的是孩子覺得有趣!年齡跟繪本內容好像沒有絕對相關。 再回到《魚市場》這本繪本來談適合幾歲的孩子閱讀,我實際抓壯壯(目前一歲半)來做了個小實驗,發現他不是完全不看,但只有翻三兩下就跑掉了,仔細想想,可能是因為他喜歡顏色鮮艷、可以把書當玩具翻來翻去找東西,有些機關、聲音效果的那種繪本,或者是跟貓、動物有關的書他也會比較想看(他姐頭頭是喵星人,我們家床頭放的是《育貓百科圖鑑》,他都要翻看圖片、摸幾下照片裡的貓才要睡)。 很想知道提問的客人家裡的寶貝幾歲?對什麼故事、圖案有興趣?喜歡認識不同的生物嗎? 如果是喜歡跟著家人到處走走看看、對生物好奇的寶貝,我會建議家長在家可以先問問孩子想不想知道餐桌上的海鮮是怎麼來的?想不想去看看賣魚人家的工作樣貌?如果他有興趣,就可以來翻翻這本《魚市場》,跟著故事中的小清、小清的家人一起到工作的日本魚市場看看。 原來小清爺爺、爸爸、媽媽都是海鮮中盤商,每天都要去魚市場工作,共讀時可以邀請孩子像自己是小清,用孩子的視角去看魚市場裡面有什麼、家人的工作內容、魚市的工作流程,同時引導孩子想一想有哪些海鮮是曾經出現在家裡的餐桌,或者找找書中有沒有跟家人平常買菜的地方出現的海鮮一樣或不一樣的地方,更進階的還能帶孩子去台灣的魚市場、花蓮定置漁場看看,比較台日間魚市工作、不同漁具漁法產生的漁獲差異,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去家裡附近的市場買海鮮回家煮食,共同享受把生活跟閱讀結合的樂趣吧~ 最後一定要提的是,《魚市場》中出現的魚名皆由花蓮 洄游吧 fish bar負責校審,想進一步參與認識花蓮常見海鮮、食魚文化、永續海洋體驗行程的朋友們,可以與她們聯絡喔~ #閱讀繪本最重要的是覺得有趣或好奇 #年齡什麼的與閱讀能力沒有絕對相關 #我相信認知能力跟興趣影響閱讀能力 #訂書留書請來電0910951113或E-mail: [email protected]聯絡,謝謝。 「請問妳們有無字繪本嗎?」
「有沒有台灣畫家的作品?」 6月,有位剛帶女兒從洄瀾親子館離開、順道來店裡找書的先生如此問著,讓聽到第一個提問,原本打算從櫃子裡翻出彼得.史彼爾《下雨天》的我轉回海洋書展區,抽出 步步出版、台灣基隆海生海長的林傳宗作品《燈塔的一天》。 不多介紹,讓他靜靜閱讀,有著靦腆笑容的女兒在一旁略微不安,卻也靜靜地等著,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先生結帳,捧著書、牽著女兒迅速離去。 東忙西忙的我,心裡總惦記著這對父女,想像他們是否也曾牽著彼此的手,沿著北濱公園漫步、遠眺花蓮港燈塔?會用什麼樣的視角想像花蓮港燈塔的一天?在反覆閱讀《燈塔的一天》的時候,隨著書頁翻動引起的氣流變化,是否也同我一般,感覺有一陣風,帶著自己飛到基隆港? 任憑自己如棲居基隆的鷹般,時而盤旋、時而落下。 看見清晨寧靜淡遠的海、大船正要出港、堤防上有人三兩漫步、基隆嶼如鯨浮窺港灣、漁人正準備潛入海蝕平台縫隙採集海菜… 正午人群散去,雲兒層層堆疊與遠山連成更遠的山,海不沉默,以浪與岸密語,以益發湛藍的眼回望烈日。 乘著貨輪入港帶起的一陣風,我展翅高飛,俯視,錯把基隆嶼看成龜山島,直到傍晚人車雜沓、郵輪鳴起出港笛聲,方才落下,偷看堤岸邊一對年輕情侶大膽地彼此示愛,相約在更深的夜色裡欣賞佈滿海面的漁船燈火,如欣賞暗夜林中的螢火蟲… 夜深沉,船笛與愛語都已遠去,風也睡了,我在歸巢前回望,燈塔正在對著星星眨眼睛。 早安,燈塔的一天又將開始,今天,風會來花蓮港帶我到世界各處看看嗎? ※記於《燈塔的一天》入選第六期文化部Books from Taiwan後,願有更多、更好的台灣原創圖書都能被世界看見。 https://www.facebook.com/pacebooks.repbook/posts/2004586219773494 #訂書留書請來電0910951113或E-mail: [email protected]聯絡,謝謝。 #好想知道你妳會有什麼樣的視角與看見 硬底子的衛城出版變可愛了?
一直很喜歡衛城《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黏土:灣寶,一段人與土地的簡史》、《1491:重寫哥倫布前的美洲歷史》這類對社會公共議題熱切關注的出版品,同時會在店內選進它們家《抵達夢土通知我》、《長崎》等一樣對人文有高度關懷的文學作品。這次規劃海洋書展適逢《海洋的極端生物》一書出版,剛看到書封的時候簡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這是繪本嗎?真的是 衛城出版的海洋科普書嗎? 當下決定,進書、張貼海報,開始讀。 幽默與優美兼備的書寫與翻譯,加上超大心的編輯與排版完全是我的菜 每個人閱讀都有一定的偏好與喜愛,我也不例外。說實在的,自然科普書一直是讓記憶力媲美金魚的自己望之卻步的一種,尤其是充滿科學理論、方程式、註釋的文本更是不敢拿起,平時只敢翻翻圖鑑,欣賞動物、植物相關圖片的生命之美,從未細看這些生物的界門綱目科屬種(就算看過我也記不起來阿@@)。 作者史蒂芬‧帕隆比、安東尼‧帕隆比這對父子真的很有趣,徹底打破我對科普人理性、實事求是的刻板印象(就是讀太少了才會這樣想),真不知道原來寫科普書的人也可以這麼搞笑又會寫像小說、劇本一樣的字,他們在書中引用的其他科學家的話、手繪圖稿也讓我對科普人完全改觀(這些人根本就可以當文學家或者畫家阿XD),加上譯者潘震澤「不挑剔的吃貨」、「海洋裡的殭屍」、「尾巴打結」、「酸辣湯」貼近生活的翻譯,時不時戳中我低到不行的笑點,尤其當夜深人靜讀到p.78「海洋深處的房東」第一段「海洋最寶貴的食物來源是太陽,但在深海是完全看不到太陽的。沒有了陽光,光合作用也就不再是選項。因此之故,生活在深海之中的母親不會對小孩說:『吃你的蔬菜!』因為那裡沒有任何蔬菜。」時更是忍不住噗哧一聲笑出來。 打中我心的還有本書細緻地編輯排版,簡單的章節分類、把所有註釋都集中在全書末、前半部出現的圖片都是黑白照片或手繪圖稿、中後部才集中幾張彩色照片幾個妙招,讓人快樂、順暢的隨文字盡情想像那些我們一輩子都不會有機會親眼見過的生物。想像在深海熱泉旁生存的盲蝦如何用牠奇特的視斑感受光「好比你頭上罩個枕頭套走進一間開著燈的房間,你可以看到光與影,但其餘看不到太多;同樣的,盲蝦也只能模糊地感知熱浪。牠們就如同日本電影中的盲劍客,一手持著手杖探路,一手捉住空中飛來的箭矢。p.179」。 衛城出版絕不裝萌,拯救人類從認識極端生物開始 讀完全書再看封面圖案,這才明白抹香鯨眼帶殺氣與巨型烏賊搏鬥的畫面是場生死之戰「這些史詩記錄在疤痕中,發表在勝利者鯨魚的皮膚上,烏賊在這些傷疤上簽下自己的名字p.13」,一點都沒有裝萌的意思。 帕隆比父子最高招的地方在於善用大量的文獻、文學式描述讓人易於認識、想像那些在極端區位生存的生物如何生存,如何打破人類性別刻板的家庭印象,讓人看見儘管牠們處在一般人難以想像的絕境,然而只要環境條件的細微改變、其他物種的消失也會隨之快速死亡,既堅強又脆弱的迷人角色特質,不認識就算了,都已經透過閱讀見過一面,怎能不讓人又愛又憐,萌生保護之情。 更厲害的在後面,帕隆比父子不只要讓人想保護海洋極端生物,也撂下狠話「換句話說,長期來看,需要拯救的並不是海洋,而是人類自己。在未來的幾百或幾千年中,海洋將不再是人類的儲藏室、不適合在其中游泳或航行,因為海水不但有毒而且會遭到越來越強的暴風雨肆虐,人類要能夠挺過這一切才行。p.267」,提醒人們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實施更好的土地管理、節制漁業,以及設立保護區等政策性『醫療』措施不盡速實施的話,海洋將以越來越快的速度經歷一些真正可怕的災難。P.266」。 自己的生命自己救,愛自己不如從愛海洋開始。 #不想爆雷太多寫到這裡就好。 #訂書留書請電話0910951113或E-mail: [email protected]聯絡,謝謝。 |